2011年6月4日

換弓技巧,弱拍、弱位的處理

短弓也是二胡右手技術中經常被使用的一種技巧。短弓的要領是,將弓子左半部分貼在琴弦上,拉外弦時,用右手大拇指的按壓的爆發力拉出帶音頭的短距離運動,推外弦時,則運用食指抵壓的爆發力推出帶音頭的短距離運動。拉內弦時,用右手無名指和中指鉤壓的爆發力拉出帶音頭的短距離運動,推內弦時,用食指抵壓弓毛的爆發力推出帶音頭的短距離運動。因為短弓運動的弓段只有寸許,因此,又稱「寸弓」。

短弓的關鍵之一是拉推時爆發力的大小程度,爆發力大,則弓子運行得就比較長一些,爆發力小,則弓子會走得短一些。關鍵之二則是手指的運動,而上下臂不主動運動。這樣,發出的聲音顯得輕盈靈活,如果大小臂主動參與,則聲音粗重笨拙,非特殊效果時不應該使用。

拉短弓時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弱拍時值的問題。我們知道音樂的節拍是長短和強弱的組合。比如二四拍(2/4),是指每小節有兩拍的時值,強弱規律為「強弱」。每一拍還形成「強位」、「弱位」,比如,一個四分音符分成兩個八分音符,則第一個為強位,第二個則為弱位。不知大家注意過一個現象沒有,我們在剛開始學琴時,碰到稍快一些的持續短弓練習時,往往會越拉越快,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在過去學琴的時候也老是遇到這樣的問題,短弓的速度越來越快,到快弓的時候更加明顯,如果篇幅稍長一些,最後都控制不住了。平常我們稱這樣的現象為「趕節奏」。為此,我專門對著節拍器練,終於把節拍穩定了下來,但是一到正式演奏,這個問題又會時不時冒出來,為此,我也曾苦惱過一陣子。後來,我看到一本名為《小提琴演奏的科學》的書,是美國著名的小提琴教師布朗斯坦寫的。這裏面講了一個道理,使我茅塞頓開。

布朗斯坦說,人天生有這樣的心理,強一些的音時值會下意識地演奏得長一些,而弱一些的音時值會短一些。連續的分弓因為強弱不斷交替,因此弱拍的時值會越來越短,這就會形成我們說的「趕節奏」,也就是說,趕節奏不是我一個人的現象,而是大家都經常容易犯的毛病。

怎樣徹底克服這樣的問題呢?布朗斯坦給出的建議是:將弱拍的時值拉得比你想像的要稍稍「長」一些,雖然自己感覺稍稍長,但是正好彌補了人天生的心理不足,客觀上形成的節奏的穩定,也就不會再趕節奏了!

看到這段論述,我當時可謂「欣喜若狂」!立即照他說的方法練習,果然徹底克服了趕節奏的毛病,現在,我教我的學生也運用此法,他們也再也不會犯這樣的毛病了。

二胡的推拉弓其實也存在一個強弱位的問題。一般我們總容易將拉弓演奏得強一些,而將推弓演奏得弱一些。演奏慢長弓時,因為時值比較長,我們容易將推拉弓的時值演奏準確,而演奏短弓時,因為時值較短,所以也容易犯「強長弱短」也就是「拉弓長推弓短」的問題。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練習短弓推弓的時候,將推弓的時值拉得比想像中的長一些,這樣你的短弓就比較均勻、平穩了!

今天我還要補充講一個關於「換弓」的問題。

換弓就是由拉弓變成推弓或者由推弓變成拉弓。在第三講裏我曾論述了內外弦在拉弓和推弓時不同的用力關係。因為拉推弓時用力的關係不一樣,所以在換弓時就存在著一個力量轉換或者稱之為力量銜接的問題。力量如果轉換得好,則推拉弓的換弓就顯得不露聲色,平滑圓潤,轉換得不好,就如同光滑的樹幹上長了疙疤,非常不雅。再打個比方,換弓就好像接力比賽,如果接力棒交接自然,則接力賽就會順利發揮,而接力棒交接不好,則會大大影響奔跑速度,最終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那麼,如何做到平滑而不露痕跡的換弓呢?

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在拉弓即將結束時手指的力量交替自然轉換成推弓的準備,而推弓即將結束時手指的力量轉換為拉弓前的準備。這些就需要右手手掌的開合動作來進行。具體做法是:

當拉弓行將結束時,右手手掌主動內收、漸漸合上(準確地說是右手的指根關節和第二關節主動內收、漸漸合上),同時手腕漸漸做一個逆時針方向的轉動,使食指指根關節由支點變成力點。當推弓行將結束時,右手手掌漸漸打開,同時手腕漸漸配合做一個順時針方向的轉動,使食指的指根又變為支點,如此循環往復。

這一動作什麼時候做比較適宜?

如果是慢長弓,假設一弓拉四拍的時值,則在每一弓運行的第四拍之內完成比較好。過早會因為緊張而形成憋氣,過遲則因動作所用時間太短而完不成,造成換弓時聲音有痕跡。

如果是短弓,則這一動作應隨著爆發的手指用力一起進行,這樣才能保證推拉弓交替的正常進行,不至於因手掌位置的不確而影響推拉弓的順暢。

注意換弓過程中壓力要隨之減輕,待換弓動作完成後再重新發力,如果是慢長弓,可以將換弓動作配合吸氣動作共同完成,這樣會達到更加令人滿意的效果。

來源:http://www.erhuart.cn/wxl/5.ht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