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寒陽
長弓是二胡演奏的基礎,訓練好長弓無疑對二胡演奏水準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們往往不太注意長弓的訓練,致使在發音等方面出現許多不足之處。我把常見的在長弓方面容易出現的偏差稍稍歸納如下,請各位胡友們予以增刪:
一、琴弓運行不平直,使弓毛與弦的角度小於或大於90度;或忽高忽低,上下動作過大;有些初學者在拉弓換推弓時,右手會向下做一個弧形運動,好似從水中“撈魚”一般;有些演奏者在琴弓拉至弓尖時,手臂向右後方運動,使弓毛離開琴杆過遠,將運弓軌跡拉成一個圓弧狀。這些錯誤動作都將直接影響二胡的音質,因此必須努力加以克服。
二、運弓時手腕動作不正確,或是拉弓時手腕沒有外伸;或是推弓時手腕沒有內屈;或手腕僵硬,拉推弓都不動。還有少數人運弓時手腕動作過大,缺乏應有的控制力,使力量傳導不通暢,在手腕處被大量消耗。手腕動作不正確,也將直接阻礙二胡水準的提高,所以不可忽視。
三、換弓時腕部有上下動作,(俗稱“翻手腕”),表現在拉弓時手腕撅起,將弓杆抬離琴筒;推弓時手腕耷下,弓杆打落在琴筒上,發出“啪”的一聲,這就是有的演奏者經常打琴筒的原因。正確的運弓法要求:右手腕只可左右運動,而不能上下運動。
四、運弓的始動點不正確,尤其是拉弓,容易以肘部為先動點向右拉出,造成“大臂架起”的不良傾向;也有的演奏者在推弓時大臂不收進來,也同樣犯了“大臂架起”的毛病。大臂架起極大地抵消了右臂下沉的重量,不但增加了手臂的負擔,還使弓毛貼弦不實,影響正常的發音。
五、在換弓中手腕轉換的瞬間,右手手指突然鬆開,失去了對琴弓的控制能力,但很快又壓上了,致使換弓痕跡過大,不是虛一下,就是撞弦出一個噪音。換弓的音頭主要是靠手腕的動作來完成,即:換弓如不需帶有音頭,手腕就要緩緩地轉換;如果需要帶有音頭,手腕就突然地轉換。但不論是否帶有音頭,在換弓時手指對琴弓各個點的作用力都要始終地保持,而不能鬆開。
六、運弓中壓速比例不恰當,或弓速走得不均勻,致使音質不理想,不是“虛”了,就是“扁”了;不是“空”了,就是“噪”了,等等。還有的演奏者往往弓根和弓尖的音質不統一,或拉推弓音質不統一。問題在於:演奏長弓時,如果使用同樣的貼弦力度,那麼弓根部位發音就可能很噪,而到弓尖部位則可能發虛。這是因為在“槓桿原理”中,重臂越長,則作用力越小;反之,則作用力越大的緣故。
二胡的持弓決定了它的力點和支點是不可移動的,也就是說力臂是固定不變的,如果施以同樣的力,那麼當弓毛與弦的觸點在弓根部位時,它的重臂較短,作用力就大;當琴弓拉到弓尖部位時,重臂長了許多倍,其作用力自然就要小得多了。因此,在演奏中,當琴弓往弓尖方向拉時,右手就要緩緩地加力;反之,在推弓時,就要緩緩地減力,以求得發音的平衡。而這種力量的增減要經過大量的摸索和練習後,才能找到感覺,逐漸成為下意識的演奏動作。
七、有的演奏者習慣於多用琴弓左(中弓至弓尖)三分之二的弓段,而對右(弓根)三分之一的琴弓卻很少用到,甚至根本不用,這不但使琴弓的有效弓段大為縮短,還使右臂經常處於伸展狀態而得不到回歸,大大地加重了手臂的負擔。正確的全弓演奏方法,要求拉弓應拉到弓尖馬尾剩餘1.5公分的位置再回弓,(如手臂較短的演奏者只需拉至右臂伸直為限);推弓應推到弓根離右手無名指1.5公分的位置再換弓。很多輕鬆的分弓,也是用中弓靠右的弓段來演奏的。由此可見,我們應該根據演奏的需要,充分地發揮各弓段的演奏特點,而不可習慣性地多用某些弓段,而將另一些弓段廢棄不用。
八、演奏時弓毛沒有呈扁狀貼弦,而是呈圓狀,這不但減小了貼弦的面積,還容易蹭弦出雜音。這是由於在演奏外弦時中指不能有效地向外頂弓杆;演奏內弦時中指和無名指不能有效地向內勾弓毛,致使弓毛的壓力方向過於向下而緊壓琴筒所致。因此,怎樣使中、無兩指對琴弓正確施力,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
以上文章轉自中國二胡藝術網:http://www.erhuart.cn/article.asp?id=1267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