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坐姿:選擇一張高度合適的椅子,以雙腳著地,雙腿放平為好。身體要保持自然放鬆。注意,這裏所指放鬆並不是肌肉完全鬆弛,可能,駝背、哈腰要比坐姿正直來得鬆弛,但這樣的姿勢使你的力量與氣息完全卸掉,無法聚集,非常不利於演奏,而且很不自然。還有些演奏者喜歡將左腳尖點地,腳跟抬起,這種姿勢會使左腿處於一種緊張狀態,而又不能對演奏起到任何幫助作用,所以也並不可取。正確坐姿應該是身體正,重心穩,雙肩自然下垂,雙腿與雙肩同寬,雙腳平放與地面。要做到背不駝、腰不哈、肩不斜、身不歪、頭不低。
二、左手持琴手型手臂放鬆下垂,可以看到手指會自然呈彎曲虛握狀,手背形成圓弧型,拇指搭與食指形成環形。好!現在將手抬起至胸前並內轉,手腕微拱,拇指與食指形成的環形正好放入琴桿,琴桿略向前、向左傾斜,輕靠在虎口。注意:是「輕靠」,讓琴的重心略向左傾,自然倒向虎口;絕不能用虎口夾住,以免妨礙手在琴桿上自由移動,影響到將來換把動作。
虎口在千斤下方,掌心向裏,手掌上沿輕貼琴桿,下沿遠離琴桿,大約與琴桿呈45度。注意:此時我們的眼睛應該能從琴桿與琴弦之間看到食指手背的指根關節,這樣使手指每個關節都處在琴桿之外,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得自由活動,以方便手指從正面擊打琴弦。第一把位時,大臂肘部與身體左側應保持約45度夾角,注意:不要抬得過高或下垂過低,以自然、不僵硬、不累為準則。隨著把位下移,大臂也應該隨之而下,與身體左側角度會逐漸變小。左腿與小腹形成的夾角正好穩穩置放琴筒。
三、右手持弓手型整個手臂放鬆下垂,小臂自然平抬,手指彎曲成虛握狀,掌心略微朝向琴筒的上方,絕不能朝天,手掌食指上沿與琴筒上沿保持平行,手掌感覺就像握住一個雞蛋,手背成圓弧型。拇指用指面稍偏右處輕輕搭在食指第一關節左側,指面左側微微翹起。這樣,拇指與食指形成環形,而指尖相交處又自然形成一個夾角,正好方便弓桿從此穿過環形,將弓根輕輕躺在食指第三關節與第二關節之間肉多部位上。中指、無名指從下方側向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中指指背第一關節部位處輕抵弓桿,指面與無名指指面一樣共同按住弓毛。這樣,拇指指面,食指指尖,中指第一關節,食指二、三關節之間肉多處,形成四個基本力點,可以穩穩操控弓桿。注意:食指二、三關節之間這個點並不固定,隨著運弓換弓時手腕動作,這個點會發生少許位置移動。
運弓二胡是通過弓毛摩擦琴弦產生振動來出聲發音,所以,為了保持音色統一,弓毛擦弦角度也必須保持統一。實踐證明:當弓毛平放在琴筒上,與琴弦形成90度直角,運弓方向基本與琴碼所衝方向保持一致,也就是說,從正面振動琴碼,這樣二胡音色最佳。所以,無論怎樣運弓,琴弓平、直兩點必須保證。平,是指弓子不能上下運動。直,是指運弓方向不能前後擺動。
運弓是二胡最基本的技法,是肩部、大臂、肘部、小臂、手腕、手指的整體協調性動作,要求運用自如,一氣通貫。弓根至弓尾的運行過程是拉弓,反之,則是推弓,這一過程要求速度穩定、力量均勻、走弓順暢。
當我們整個手臂自然下垂時,應該能感覺到一股下沉重力,運弓時要善於運用這股自然重力,這股力量能否順暢送到琴弓上、弓毛上,是運弓好壞關鍵所在!需要注意的是:速度與力量成正比,弓速快,音量大;弓速慢,音量小。詳細分析這一運力過程,可以看出:首先要求身體放鬆,肩部力量下沉,打開大臂,經肘關節帶動小臂、手腕最終到達操控弓子的四個基本力點。熟練運用這一過程後,我們幾乎看不出運力先後,整個動作協調如一,渾如一體。
外弦運弓技術要點外弦拉弓:把弓桿向外、向下自然躺在琴筒上,(借用弓桿的自重使弓毛對琴弦產生壓力)手臂放鬆下沉,力量直達手指。操控弓桿的四個力點合力將力量「外送」,開始打開手臂,手腕自然微拱,中指、無名指、拇指與食指控制住弓桿,掌心與弓毛保持一定距離,向外、向右做平直運動。肘部不要抬高,弓毛緊貼琴筒,運弓方向保持直行,速度穩定,力量均勻,直至手臂完全伸直,此時,因為手腕的轉換,掌心已較靠近弓毛。注意:從肩部、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必須配合默契,幾乎形成一個整體,共同把力量送至操控弓桿的手指,動則齊動,停則齊停。拉弓概念不僅僅是「拉」,還是「送」,把力量「外送」到琴弓,把琴弓「送」出去。
外弦推弓:手臂開始回收,手腕自然微屈,中指、無名指、拇指與食指控制住弓桿,掌心靠近弓毛,向外、向左做平直運動,肘部不要抬高,弓毛緊貼琴筒,運弓方向保持直行,速度穩定,力量均勻直至手臂完全回收,此時,掌心與弓毛有一定距離。
兩條練習,每次休止時都要唱出前面與休止符同節奏的音,培養耳朵對音高的反應,初步形成音準概念、節奏概念。
http://tw.myblog.yahoo.com/jw!JBrqIYmeHwEKfVlvnFgA2neJhjk-/article?mid=167
2010年12月27日
演奏中主要技術障礙及其解決
在二胡演奏中常見的技術障礙有如下幾種:
1.音不準。
2.節奏不穩。
3.拉快弓時方法緊、雙手配合不好。
4.揉弦的分寸掌握不好。
5.換把不自然。
6.復合技巧的銜接無把握。
以上幾種技術障礙在演奏中經常影響正常的音樂表現,使演奏力不從心。有時甚至因為演奏機制的嚴重失控而形成僵持狀態,中斷正常的演奏,其後果是令人遺憾的。這些技術障礙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的因素造成。在心理因素方面,由於演奏者的心理狀態不穩定,往往對於演奏缺乏自信心,有時甚至產生某種恐懼心理;也有的演奏者由於急於求成,往往在演奏中粗枝大葉,不用「慢練」的方法進行深入的練習,並由此導致生理方面諸如:聽覺不敏銳、節奏感覺遲鈍,因基本演奏方法和練習方法的不正確而造成的演奏機制不鬆弛,等等。關於音準問題我在第六章已有明確闡述,下面就其他幾個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節奏是音樂旋律的律動,是由不同的節拍組成的。律動是演奏者內心節奏的體驗,在心理上屬於「節奏知覺」的範疇,在音樂中表現為節奏感。一個演奏者節奏感的敏銳與遲鈍決定著演奏中旋律律動的穩定狀態,同時也決定演奏者對節拍時值的控制能力。演奏中的「節奏不穩」主要表現在節奏律動感不穩定和對音符節拍控制的不嚴格兩個方面。
音樂旋律中的節奏律動由慢至快分為多種層次,這在速度計拍表中表示的非常明確。在實際演奏中較慢的節奏律動常用來再現沉思、凝重、如訴、如歌等情緒。較快的律動常用來表現活潑、輕快、行進、奔馳等形象。演奏一首樂曲時首先要充分明確作品的速度要求,根據樂曲中所表現的不同形象準確地掌握節奏律動,同時要隨時注意樂曲中情緒的變化並以此調整所需的節奏律動,做到心中有數。奏較慢律動的旋律時不能越來越拖,奏較快律動旋律時不能越來越趕;同時無論奏長音還是符點音符,或十六分音符都要嚴格地按照音符的節拍準確而充分地將該音符的時值交待清楚,對於把握不大的符點音、切分音等節拍要用慢練的方法將其放大練習,待有把握後再用正常速度進行演奏。只有這樣,節奏在音樂中的作用才能充分正常地得到發揮,或慢或快、或平靜如流或起伏跌宕,表現出多種音樂形象。
「拉快弓時方法緊、雙手配合不好」主要體現在負責持弓和運弓的右手方面,形成的原因一是對快弓方法掌握得不正確致使右臂僵硬;二是由於右手的緊張而牽制了手的自然狀態,使雙手在演奏中不能敏銳而鬆弛地配合。
正確的快弓方法應該是由右手輕握(而不是緊捏)弓桿,在小臂的帶動下以右肩關節的「旋內」和「旋外」(而不是「外展」和「內收」)動作為主要的動作方式,就像我們用較快的動作頻率敲鑼時的方法與感覺一樣。當琴弓左右運行時手腕應保持松動的控制狀態而不應有意識地左右甩動或僵硬地用力,運弓時的著力重心位置應視所奏旋律的力度及情緒要求而變化。奏較弱的輕快、活潑的快弓時著力重心應盡量靠近手指,同時運弓範圍(動作幅度)要小;奏較強的熱烈、緊張等情緒的快弓時著力重心要適當轉移到小臂的前半部,同時運弓範圍(動作幅度)要適當增大以加強運弓的力度。右肩與右肘在演奏快弓時均應自然鬆弛,同時右肘在小臂與手做快弓動作時適當配合以被動的反方向動作(被甩動的副動作)以調節右手在奏快弓時的緊張(與疲勞)度。當快弓奏法正確之後,左手的配合就上升為主要矛盾。對於頻繁換把的快板旋律一定要先進行較慢速度的練習,待雙手配合就默契並形成下意識的演奏動作後再加快演奏的速度,否則換把方面的障礙也會影響正常快弓的演奏。
演奏中「揉弦的分寸掌握不好」,主要表現在揉弦時動作的幅度和頻率不均勻,致使音樂旋律的進行不穩定、不流暢。這就像一個人唱歌時的顫音,無論激情的、或是抒緩的旋律都要求用比較穩定的波動音來表達豐富的情感,而顫音的不穩定不但會破壞歌唱的效果,甚至令人產生厭煩的感覺。此外,在演奏中對於不同揉弦方式的結合使用缺乏明確的分寸感和技術上的把握也是應用揉弦技巧時容易產生的問題。
二胡的揉弦方式除「滾揉」(通過按音手指關節的屈伸動作改變琴弦振動面的長短而造成旋律音規則的高低變化)之外,尚有「壓揉」(通過指尖摳弦動作的松緊而改變琴弦張力,使旋律音產生規則的高低變化)和「滑揉」(通過指尖沿琴弦平面有規律地往返滑動造成旋律音規則的高低變化)幾種。無論演奏時採用哪一種揉弦方式,都要求動作的幅度和頻率均勻而穩定。由於二胡沒有指板,因此絕對的滾動式揉弦(不改變琴弦的張力)是不存在的,通常演奏中的揉弦大多以滾揉和壓揉的方式結合應用,不同的是如何掌握好「滾」和「壓」的分寸及比例。
在一般情況下滾揉較適合演奏華美圓潤、流暢如歌的旋律。壓揉則更適宜表現深沉、凝重、壓抑、含蓄等情緒。滑揉一般用於表現風格性較強的旋律,有時也與「摳揉」(突發式壓揉)、「遲到揉弦」,以及「不揉弦」等方式結合使用,在樂曲中造成特殊的藝術效果。練習揉弦時除基本方法要正確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好動作幅度和頻率的均勻穩定以及大小快慢的變化分寸和不同的組合方式。通常較大幅度和較慢頻率的揉弦宜於表現抒緩、沉寂等情緒。較快頻率和較大幅度的揉弦適合表現激動的情緒。較小幅度和較快頻率的揉弦宜於表現靈活、富有動感的形象和表達輕快的情緒等等。
從根本上說「揉弦」是每一個演奏者內心潛在動率的反映。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審美意識和對於音樂旋律的感受不同,其揉弦的特點(方式)、頻率和幅度的狀態以及在每一首樂曲中具體的揉弦安排都有所不同,由此便形成了每個人自己的演奏個性。然而,「個性」並不是演奏的最終目的。如何在樂曲中合理地安排各種揉弦技巧,同時將自己的「個性」融合在音樂的情緒、風格和形象中,做到既能深刻地表現音樂內容,又能充分突出自己的個性,這條演奏的成功之路是值得每一個演奏者認真研究和終生實踐的。
http://tw.myblog.yahoo.com/jw!JBrqIYmeHwEKfVlvnFgA2neJhjk-/article?mid=167
1.音不準。
2.節奏不穩。
3.拉快弓時方法緊、雙手配合不好。
4.揉弦的分寸掌握不好。
5.換把不自然。
6.復合技巧的銜接無把握。
以上幾種技術障礙在演奏中經常影響正常的音樂表現,使演奏力不從心。有時甚至因為演奏機制的嚴重失控而形成僵持狀態,中斷正常的演奏,其後果是令人遺憾的。這些技術障礙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的因素造成。在心理因素方面,由於演奏者的心理狀態不穩定,往往對於演奏缺乏自信心,有時甚至產生某種恐懼心理;也有的演奏者由於急於求成,往往在演奏中粗枝大葉,不用「慢練」的方法進行深入的練習,並由此導致生理方面諸如:聽覺不敏銳、節奏感覺遲鈍,因基本演奏方法和練習方法的不正確而造成的演奏機制不鬆弛,等等。關於音準問題我在第六章已有明確闡述,下面就其他幾個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節奏是音樂旋律的律動,是由不同的節拍組成的。律動是演奏者內心節奏的體驗,在心理上屬於「節奏知覺」的範疇,在音樂中表現為節奏感。一個演奏者節奏感的敏銳與遲鈍決定著演奏中旋律律動的穩定狀態,同時也決定演奏者對節拍時值的控制能力。演奏中的「節奏不穩」主要表現在節奏律動感不穩定和對音符節拍控制的不嚴格兩個方面。
音樂旋律中的節奏律動由慢至快分為多種層次,這在速度計拍表中表示的非常明確。在實際演奏中較慢的節奏律動常用來再現沉思、凝重、如訴、如歌等情緒。較快的律動常用來表現活潑、輕快、行進、奔馳等形象。演奏一首樂曲時首先要充分明確作品的速度要求,根據樂曲中所表現的不同形象準確地掌握節奏律動,同時要隨時注意樂曲中情緒的變化並以此調整所需的節奏律動,做到心中有數。奏較慢律動的旋律時不能越來越拖,奏較快律動旋律時不能越來越趕;同時無論奏長音還是符點音符,或十六分音符都要嚴格地按照音符的節拍準確而充分地將該音符的時值交待清楚,對於把握不大的符點音、切分音等節拍要用慢練的方法將其放大練習,待有把握後再用正常速度進行演奏。只有這樣,節奏在音樂中的作用才能充分正常地得到發揮,或慢或快、或平靜如流或起伏跌宕,表現出多種音樂形象。
「拉快弓時方法緊、雙手配合不好」主要體現在負責持弓和運弓的右手方面,形成的原因一是對快弓方法掌握得不正確致使右臂僵硬;二是由於右手的緊張而牽制了手的自然狀態,使雙手在演奏中不能敏銳而鬆弛地配合。
正確的快弓方法應該是由右手輕握(而不是緊捏)弓桿,在小臂的帶動下以右肩關節的「旋內」和「旋外」(而不是「外展」和「內收」)動作為主要的動作方式,就像我們用較快的動作頻率敲鑼時的方法與感覺一樣。當琴弓左右運行時手腕應保持松動的控制狀態而不應有意識地左右甩動或僵硬地用力,運弓時的著力重心位置應視所奏旋律的力度及情緒要求而變化。奏較弱的輕快、活潑的快弓時著力重心應盡量靠近手指,同時運弓範圍(動作幅度)要小;奏較強的熱烈、緊張等情緒的快弓時著力重心要適當轉移到小臂的前半部,同時運弓範圍(動作幅度)要適當增大以加強運弓的力度。右肩與右肘在演奏快弓時均應自然鬆弛,同時右肘在小臂與手做快弓動作時適當配合以被動的反方向動作(被甩動的副動作)以調節右手在奏快弓時的緊張(與疲勞)度。當快弓奏法正確之後,左手的配合就上升為主要矛盾。對於頻繁換把的快板旋律一定要先進行較慢速度的練習,待雙手配合就默契並形成下意識的演奏動作後再加快演奏的速度,否則換把方面的障礙也會影響正常快弓的演奏。
演奏中「揉弦的分寸掌握不好」,主要表現在揉弦時動作的幅度和頻率不均勻,致使音樂旋律的進行不穩定、不流暢。這就像一個人唱歌時的顫音,無論激情的、或是抒緩的旋律都要求用比較穩定的波動音來表達豐富的情感,而顫音的不穩定不但會破壞歌唱的效果,甚至令人產生厭煩的感覺。此外,在演奏中對於不同揉弦方式的結合使用缺乏明確的分寸感和技術上的把握也是應用揉弦技巧時容易產生的問題。
二胡的揉弦方式除「滾揉」(通過按音手指關節的屈伸動作改變琴弦振動面的長短而造成旋律音規則的高低變化)之外,尚有「壓揉」(通過指尖摳弦動作的松緊而改變琴弦張力,使旋律音產生規則的高低變化)和「滑揉」(通過指尖沿琴弦平面有規律地往返滑動造成旋律音規則的高低變化)幾種。無論演奏時採用哪一種揉弦方式,都要求動作的幅度和頻率均勻而穩定。由於二胡沒有指板,因此絕對的滾動式揉弦(不改變琴弦的張力)是不存在的,通常演奏中的揉弦大多以滾揉和壓揉的方式結合應用,不同的是如何掌握好「滾」和「壓」的分寸及比例。
在一般情況下滾揉較適合演奏華美圓潤、流暢如歌的旋律。壓揉則更適宜表現深沉、凝重、壓抑、含蓄等情緒。滑揉一般用於表現風格性較強的旋律,有時也與「摳揉」(突發式壓揉)、「遲到揉弦」,以及「不揉弦」等方式結合使用,在樂曲中造成特殊的藝術效果。練習揉弦時除基本方法要正確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好動作幅度和頻率的均勻穩定以及大小快慢的變化分寸和不同的組合方式。通常較大幅度和較慢頻率的揉弦宜於表現抒緩、沉寂等情緒。較快頻率和較大幅度的揉弦適合表現激動的情緒。較小幅度和較快頻率的揉弦宜於表現靈活、富有動感的形象和表達輕快的情緒等等。
從根本上說「揉弦」是每一個演奏者內心潛在動率的反映。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審美意識和對於音樂旋律的感受不同,其揉弦的特點(方式)、頻率和幅度的狀態以及在每一首樂曲中具體的揉弦安排都有所不同,由此便形成了每個人自己的演奏個性。然而,「個性」並不是演奏的最終目的。如何在樂曲中合理地安排各種揉弦技巧,同時將自己的「個性」融合在音樂的情緒、風格和形象中,做到既能深刻地表現音樂內容,又能充分突出自己的個性,這條演奏的成功之路是值得每一個演奏者認真研究和終生實踐的。
http://tw.myblog.yahoo.com/jw!JBrqIYmeHwEKfVlvnFgA2neJhjk-/article?mid=167
樂器演奏學習經驗談
要使自已成為一個高水準的優秀樂手,在學習拉琴的同時也要學會如何去練琴,做到事半功倍。
因為每個星期老師給你上課只一、二次甚至還有二週一、二次和一月一次的,而練琴則是每天一、二次,所以如果練琴的方法、習慣好,能掌握住要領,效率就高,進步就快。讓我們先來看看前輩們的千古名言:
誰能像我一樣勤奮,也就會有我一樣的成就。(巴赫)
浮生有限,藝海無涯,學習也無涯。(劉海粟)
天才就是勤奮。(托斯卡尼尼)
中國古人雲: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熟能生巧,巧能生華,能行雲流水,出神入化。要立志!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要追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後知不足。要勤儉!勤能實拙,儉以養廉。
以上都是側重於學習精神方面的警句。學習樂器演奏的道路是漫長的,它不只是有鮮花掌聲,還有攀不盡的一個又一個高峰,流不盡的汗水,有時甚至是淚水。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能苛求什麼好條件。越是艱苦越能鼓人心志。那麼在具體的練琴方法有些什麼需要介紹的,我們在各種演奏家的傳記中讀到。
一天不能少於八個小時,缺一分鐘都是不能成才的。
我想每天練兩小時就足矣。
要不斷地練音階,由慢到快,每天從一弓一音開始,從不懈怠。
我只是拉一些困難片斷,活動一下雙手就上臺了。
以上種種都是出自演奏家之口,每人都強調了自己的一個側面,都有道理,都可借鑒。下面我想推出近幾年來我親自見到聽到的一些演奏家對如何練琴的精闢見解。
1966年第三屆柴科夫斯基比賽金牌得主,前蘇聯的女大提琴家格羅吉拍‧戈齊昂1999年9月22日來中央音樂學院授課時強調:練琴時視覺、聽覺要先有要求,在想像中眼前出現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什麼色彩,耳朵想聽到一種什麼聲音,怎樣的音響,你做到了嗎?
練音階應該揉弦,這樣在練音階的同時也練了揉弦,要非常連貫。在低音時手搖擺的動作幅度大些,高音時手動作的頻率快些。
1998年第十一屆柴科夫斯基比賽銀牌得主,我國青年大提琴家秦立巍於1999年9月2日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時談:練琴不在於時間的多少,時間少同樣也可以練好琴,關鍵是目的性要明確,練什麼怎麼練。
我喜歡練習音階、琶音,這是基本功。我也喜歡拉練習曲等,這是技術功底。中學生階段,自已還幼稚,主要是把基礎打好,對音樂理解不多、不深,在同我母親合伴奏時,她經常要求我要這樣那樣去表現。現在不同了,經常是我要求***伴奏這裏或那裏多給我一點支撐。
我國青年演奏家王健。是DG唱片公司一百年來簽約的第一位中國演奏家,被小澤徵爾稱為世界級的演奏家,在1999年10月來京演出的一次交談中說:音樂是線條,特別搞弦樂的人要對此很敏感,一串音下來總是有線條在裏面,有起有伏,你首先要具備被打動的能力,才能夠去打動別人。衡量演奏的唯一標準,就是能不能先打動自己,慢慢找到最佳的感覺。
德國羅斯托克音樂院著名教授彪羅1999年5月10日——22日來我院講學期間,反復強調了演奏巴赫第五組曲時的要點:巴赫的音樂對音色的要求是非常講究和十分重要的,弓子要放在指板和碼子中間的哪個部位,弓子本身是放平還是用某一個側面來拉,使之發出不同的音色和音量,這是需要嚴格區別和仔細琢磨的。演奏巴赫音樂不許有滑音,不可用跳弓,每一句每一段都要認真思考,耳朵裏要先有音樂,再用雙手錶現出來。
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麥斯基1999年11月1日在我院的大師課上反復強調了在練琴中,一些極為重要的、宏觀上的,也可以說是他集40多年來演奏經驗的精華:一定要自讀樂譜,仔細再仔細,這是最好的學習,這也是練琴,要在字裏行間去尋找音樂的真諦。
貝多芬的樂譜標有的記號和術語最多,一個也不要遺漏:巴赫在譜面上什麼也不寫,但音樂卻都在他的樂譜中:奏鳴曲應該看譜演奏,這樣可以做得更好。
反復不等於重復,因為每一次演奏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他自己經常幻想音樂,用心去體會音樂。想一想,再往深層次去想:要想得寬一點、遠一點,要通過自己的演奏去打開人們的想像力,讓聽眾喜歡,向他們傳達最新的資訊。
筆者認為:到底應該怎樣練琴才是效率最高的,這是每個人自己會從每天的練習實踐中不難悟出的,例如練習音階時可以揉弦和絕對不能揉弦,不然會影響練音準,我想是因人而宜,百花齊放。不然眾說紛紜,無所適從,拿不定主意,這也是要防止的。
關鍵是要從實踐中去不斷改進,探索出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我把練音階比喻為摸一根線,一根光滑和沒有一點小結的線,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手指在指板上觸弦是滑溜和十分通順的:練琶音我則比作為畫圓圈,一個沒有棱角的非常圓的圓圈,這不是畫三角,也不是八角,要圓圓滿滿,從裏畫到外,從外畫到裏。
有一次在上課結束前,一位家長對我說:「老師,你多給孩子佈置一點作業,上次留的功課他只用十五鐘就練完了「。我立即意識到這是對練琴的誤解,我說:「練琴不是做數學作業,十道題做完了就是完成了作業,練琴是個無限循環,反復磨煉,循序漸進,不斷推敲的漫長過程!」
摘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JBrqIYmeHwEKfVlvnFgA2neJhjk-/article?mid=167
因為每個星期老師給你上課只一、二次甚至還有二週一、二次和一月一次的,而練琴則是每天一、二次,所以如果練琴的方法、習慣好,能掌握住要領,效率就高,進步就快。讓我們先來看看前輩們的千古名言:
誰能像我一樣勤奮,也就會有我一樣的成就。(巴赫)
浮生有限,藝海無涯,學習也無涯。(劉海粟)
天才就是勤奮。(托斯卡尼尼)
中國古人雲: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熟能生巧,巧能生華,能行雲流水,出神入化。要立志!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要追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後知不足。要勤儉!勤能實拙,儉以養廉。
以上都是側重於學習精神方面的警句。學習樂器演奏的道路是漫長的,它不只是有鮮花掌聲,還有攀不盡的一個又一個高峰,流不盡的汗水,有時甚至是淚水。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能苛求什麼好條件。越是艱苦越能鼓人心志。那麼在具體的練琴方法有些什麼需要介紹的,我們在各種演奏家的傳記中讀到。
一天不能少於八個小時,缺一分鐘都是不能成才的。
我想每天練兩小時就足矣。
要不斷地練音階,由慢到快,每天從一弓一音開始,從不懈怠。
我只是拉一些困難片斷,活動一下雙手就上臺了。
以上種種都是出自演奏家之口,每人都強調了自己的一個側面,都有道理,都可借鑒。下面我想推出近幾年來我親自見到聽到的一些演奏家對如何練琴的精闢見解。
1966年第三屆柴科夫斯基比賽金牌得主,前蘇聯的女大提琴家格羅吉拍‧戈齊昂1999年9月22日來中央音樂學院授課時強調:練琴時視覺、聽覺要先有要求,在想像中眼前出現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什麼色彩,耳朵想聽到一種什麼聲音,怎樣的音響,你做到了嗎?
練音階應該揉弦,這樣在練音階的同時也練了揉弦,要非常連貫。在低音時手搖擺的動作幅度大些,高音時手動作的頻率快些。
1998年第十一屆柴科夫斯基比賽銀牌得主,我國青年大提琴家秦立巍於1999年9月2日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時談:練琴不在於時間的多少,時間少同樣也可以練好琴,關鍵是目的性要明確,練什麼怎麼練。
我喜歡練習音階、琶音,這是基本功。我也喜歡拉練習曲等,這是技術功底。中學生階段,自已還幼稚,主要是把基礎打好,對音樂理解不多、不深,在同我母親合伴奏時,她經常要求我要這樣那樣去表現。現在不同了,經常是我要求***伴奏這裏或那裏多給我一點支撐。
我國青年演奏家王健。是DG唱片公司一百年來簽約的第一位中國演奏家,被小澤徵爾稱為世界級的演奏家,在1999年10月來京演出的一次交談中說:音樂是線條,特別搞弦樂的人要對此很敏感,一串音下來總是有線條在裏面,有起有伏,你首先要具備被打動的能力,才能夠去打動別人。衡量演奏的唯一標準,就是能不能先打動自己,慢慢找到最佳的感覺。
德國羅斯托克音樂院著名教授彪羅1999年5月10日——22日來我院講學期間,反復強調了演奏巴赫第五組曲時的要點:巴赫的音樂對音色的要求是非常講究和十分重要的,弓子要放在指板和碼子中間的哪個部位,弓子本身是放平還是用某一個側面來拉,使之發出不同的音色和音量,這是需要嚴格區別和仔細琢磨的。演奏巴赫音樂不許有滑音,不可用跳弓,每一句每一段都要認真思考,耳朵裏要先有音樂,再用雙手錶現出來。
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麥斯基1999年11月1日在我院的大師課上反復強調了在練琴中,一些極為重要的、宏觀上的,也可以說是他集40多年來演奏經驗的精華:一定要自讀樂譜,仔細再仔細,這是最好的學習,這也是練琴,要在字裏行間去尋找音樂的真諦。
貝多芬的樂譜標有的記號和術語最多,一個也不要遺漏:巴赫在譜面上什麼也不寫,但音樂卻都在他的樂譜中:奏鳴曲應該看譜演奏,這樣可以做得更好。
反復不等於重復,因為每一次演奏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他自己經常幻想音樂,用心去體會音樂。想一想,再往深層次去想:要想得寬一點、遠一點,要通過自己的演奏去打開人們的想像力,讓聽眾喜歡,向他們傳達最新的資訊。
筆者認為:到底應該怎樣練琴才是效率最高的,這是每個人自己會從每天的練習實踐中不難悟出的,例如練習音階時可以揉弦和絕對不能揉弦,不然會影響練音準,我想是因人而宜,百花齊放。不然眾說紛紜,無所適從,拿不定主意,這也是要防止的。
關鍵是要從實踐中去不斷改進,探索出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我把練音階比喻為摸一根線,一根光滑和沒有一點小結的線,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手指在指板上觸弦是滑溜和十分通順的:練琶音我則比作為畫圓圈,一個沒有棱角的非常圓的圓圈,這不是畫三角,也不是八角,要圓圓滿滿,從裏畫到外,從外畫到裏。
有一次在上課結束前,一位家長對我說:「老師,你多給孩子佈置一點作業,上次留的功課他只用十五鐘就練完了「。我立即意識到這是對練琴的誤解,我說:「練琴不是做數學作業,十道題做完了就是完成了作業,練琴是個無限循環,反復磨煉,循序漸進,不斷推敲的漫長過程!」
摘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JBrqIYmeHwEKfVlvnFgA2neJhjk-/article?mid=167
2010年12月22日
利用節拍器—由慢到快練習樂曲
正確地使用節拍器是學生在家裏有效練習的關鍵。遺憾的是很多孩子在使用節拍器時由於方法不得當,導致練習效果不佳,自信心受挫。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將節拍器的速度放慢至基本上能準確的演奏每個音符,然後逐漸加快速度。這是每個學習樂器的學生必須掌握的一個基本練習技巧。
放慢速度練習最主要的原因是使學生學會怎樣準確的演奏。大多數學生以為放慢速度只是意味著獲得正確的指法和節奏,卻很少注意到起音、句法、吐音、音色等要素。當老師要求他們改變一下力度和做其他的變化時,很多人的演奏開始出現跑音、漏音,音色也變得難聽。因此,在學生練習樂曲的過程中,老師不僅要求放慢速度,還要經常提醒他們除了音符和節奏,應注意到演奏的各個方面。而慢速練習恰恰使學生能顧及到這些要求。這樣,從一開始練習就可以避免養成各種壞習慣。
當拿到一首新的樂曲時,我們通常先要求學生從頭至尾不停頓地演奏幾遍。這種流覽式的演奏使學生首先對作品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然後知道哪些部分對於他來說是難點。
找到難點以後,將節拍器的速度調整比原速稍慢一點。如果感到演奏上仍有困難,再將節拍器往下調整幾個刻度。按照以上步驟直至找到一個合適的速度能準確奏的出力度、連接、句法、和表情。這個速度的確定對於成功地掌握一首樂曲至關重要,即使比這個速度稍快一點都會對結果產生不良的影響。在教學中我發現,合適的練習速度應比正常速度大約慢一倍。但大多數學生在練習時都偏快。
按確定好的速度反復練習,然後逐漸加快速度,每次將節拍器調至適當的速度,千萬別圖快,直至達到演出要求的速度。採用這種漸進式的方法練習,每一個過程需要的時間不一定很長,但效果很好。如果練習方法不得當,即使練一個星期也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樂曲的難點解決以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將難點與前後的樂句連接起來練習,並仍然採取由慢至快地漸進式練習方法。這樣做的結果使得樂曲的演奏逐漸變得連貫、完整,學生也因此獲得自信,向更高的演奏水準邁進。
由於每個學生的樂感和演奏能力不同,在運用以上步驟與方法練習樂曲時,所花的時間有長有短,有的難點解決以後,過一段時間有可能又出現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有些學生往往會變得浮躁並難以集中注意力,有可能又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使情況變得更糟。這時候就需要老師與學生進行溝通,提醒並督促他們堅持使用正確的練習方法。老師在課上應該及時對學生每一個練習階段所取得的成績加以讚賞和鼓勵,使學生充分理解和相信這種漸進式練習方法,由此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耐心,使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
練習小提示:
1.每練習二十分鐘休息一下。
2.剛開始練習新樂曲時,將速度放慢至原速的一半。
3.即使放慢速度,從頭至尾一遍遍過對提高演奏效果甚微,要注意精練。
4.每天保持相同量時間的練習。每天練30分鐘比幾天不練突然一天練2個小時效果強得多。
5.每次練習要指定幾個樂句或段落,不要貪多。
6.感到饑餓時要停止練習。練習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饑餓狀態下演奏不僅效率不高而且不利於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中國音協管樂學會
放慢速度練習最主要的原因是使學生學會怎樣準確的演奏。大多數學生以為放慢速度只是意味著獲得正確的指法和節奏,卻很少注意到起音、句法、吐音、音色等要素。當老師要求他們改變一下力度和做其他的變化時,很多人的演奏開始出現跑音、漏音,音色也變得難聽。因此,在學生練習樂曲的過程中,老師不僅要求放慢速度,還要經常提醒他們除了音符和節奏,應注意到演奏的各個方面。而慢速練習恰恰使學生能顧及到這些要求。這樣,從一開始練習就可以避免養成各種壞習慣。
當拿到一首新的樂曲時,我們通常先要求學生從頭至尾不停頓地演奏幾遍。這種流覽式的演奏使學生首先對作品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然後知道哪些部分對於他來說是難點。
找到難點以後,將節拍器的速度調整比原速稍慢一點。如果感到演奏上仍有困難,再將節拍器往下調整幾個刻度。按照以上步驟直至找到一個合適的速度能準確奏的出力度、連接、句法、和表情。這個速度的確定對於成功地掌握一首樂曲至關重要,即使比這個速度稍快一點都會對結果產生不良的影響。在教學中我發現,合適的練習速度應比正常速度大約慢一倍。但大多數學生在練習時都偏快。
按確定好的速度反復練習,然後逐漸加快速度,每次將節拍器調至適當的速度,千萬別圖快,直至達到演出要求的速度。採用這種漸進式的方法練習,每一個過程需要的時間不一定很長,但效果很好。如果練習方法不得當,即使練一個星期也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樂曲的難點解決以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將難點與前後的樂句連接起來練習,並仍然採取由慢至快地漸進式練習方法。這樣做的結果使得樂曲的演奏逐漸變得連貫、完整,學生也因此獲得自信,向更高的演奏水準邁進。
由於每個學生的樂感和演奏能力不同,在運用以上步驟與方法練習樂曲時,所花的時間有長有短,有的難點解決以後,過一段時間有可能又出現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有些學生往往會變得浮躁並難以集中注意力,有可能又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使情況變得更糟。這時候就需要老師與學生進行溝通,提醒並督促他們堅持使用正確的練習方法。老師在課上應該及時對學生每一個練習階段所取得的成績加以讚賞和鼓勵,使學生充分理解和相信這種漸進式練習方法,由此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耐心,使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
練習小提示:
1.每練習二十分鐘休息一下。
2.剛開始練習新樂曲時,將速度放慢至原速的一半。
3.即使放慢速度,從頭至尾一遍遍過對提高演奏效果甚微,要注意精練。
4.每天保持相同量時間的練習。每天練30分鐘比幾天不練突然一天練2個小時效果強得多。
5.每次練習要指定幾個樂句或段落,不要貪多。
6.感到饑餓時要停止練習。練習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饑餓狀態下演奏不僅效率不高而且不利於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中國音協管樂學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