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3日

雲淡風輕

英雄淚垂

2010年9月3日

淺談二胡左手的按弦

文:傅華根

當我們在掌握了完美平衡的演奏姿勢、自然、放鬆的持琴方法和正確的二胡持弓和運弓方法後,我們就能很容易地在空弦上演奏出有規律振動的、純淨、優美的樂音。但是一旦當我們的手指按到琴弦上去的時候,二胡上發出的聲音將是另一回事。錯誤緊張的按弦將會使琴弦產生錯誤的振動。演奏二胡按弦時指尖觸弦的狀況對二胡的發音是至關重要的,指尖觸弦動作的準確靈敏而富有彈性是保證二胡發音品質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一、按弦的力度應恰到好處

演奏時手指按琴弦按得太鬆會使聲音發虛和失真,逐漸增加手指按弦的力量,到一定程度就會獲得純淨、優美的聲音,如再繼續增加手指按弦的力量就會使手指出現緊張並使二胡的發音質量變壞。這樣不但影響二胡的發音,而且還會給左手的換把、揉弦等左手技術的發展帶來困難。演奏者應當力求用能獲得純淨、優美聲音的最小限度的手指壓力來按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二胡上演奏出好聽的聲音來。如果按弦時過分地使手指用力敲擊琴弦,那麼正是由於這個敲擊的動作使指尖對琴弦產生一種僵硬的壓力,從而影響了琴弦充分自如的振動,因而在二胡上就發出品質不好的聲音。這種聲音是發木的、軟弱的、發散的和缺乏彈性的。

二、發揮指根關節的作用

那麼,怎樣才能使我們的手指尖在觸弦時既自然靈巧而又富有彈性呢?當然我們不能採用靠手指本身用力壓弦的方法,因為手指尖是我們全身最弱的部位。指尖是負擔不起這強加給它們的任務的。這個任務應由指根關節來承擔。當我們在按弦時應先由指根關節將手指抬起,然後靠指根關節的動作將手指輕鬆自然地落到琴弦上,這時指尖與琴弦的接觸是輕鬆的、靈活的和富有彈性的。採用這種方法按弦,我們就能在演奏時很容易地獲得由琴弦充分自如振動而產生的樂音。這裏,手指通過指根關節的動作自然起落的力源感覺離指尖越遠就越容易保證指尖與琴弦的良好接觸,也就越容易演奏出純淨、優美的聲音。由於我們在手指按弦時克服了手指對琴弦過分的強制性的壓力,因此我們就能在二胡上演奏出使基音和其泛音得到自由的和有規則振動的優美聲音。

許多二胡演奏者由於採用了不適當的按弦方法,即用指尖死壓琴弦,因而在他們的指尖上都長出了老繭。採用這種費力的按弦方法是絕對演奏不出優美的聲音來的,即使你有最好的右手運弓技術也不可能演奏出優美動聽的聲音來。一位好的二胡演奏家,他的演奏必定是既簡單而又不費力的。在二胡演奏中左手沿琴杆上下的運動和左手手指在琴弦上的起落動作都必須非常輕鬆自如,手和手指不能對琴杆和琴弦施加任何僵硬的壓力。這對二胡的發音是極為重要的。

靠指根關節的動作來按弦對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來說是很有效果的,而在用小指按弦時問題就並不那麼簡單。由於小指比其他幾個手指更弱,所以我們很容易用小指本身的緊張來取代指根關節的作用,往往使小指變得僵硬,這時在二胡上發出的聲音必然是軟弱的、沒有彈性的。為了克服這種現象,我們必須將小指自然下落的力源感覺移到更遠的地方,移到腕關節處,然後應用杠杆平衡的原理通過腕關節的動作自然地將小指落到琴弦上,使小指的觸弦變得輕鬆自然而富有彈性。這樣,我們在用小指按弦時就能象其他幾個手指一樣在二胡上演奏出優美動聽的聲音。

三、手指尖觸弦的部位及內、外弦按弦的要求

前面談了演奏二胡按弦時手指尖觸弦要輕鬆、靈活而富有彈性,並特別要求演奏者在按弦時要通過指根關節的動作來使手指在琴弦上輕鬆自如地起落。下面想具體地來討論一下手指尖觸弦的部位及內、外弦按弦的要求。

為了讓手指尖非常有彈性地按到琴弦上,要求手指斜按在弦上,指尖與琴弦的接觸點在指尖肚偏上部份。這樣,手指骨不直接對準琴弦,更能使指尖觸弦輕鬆、靈活而富有彈性,更有利於在演奏中使琴弦充分自如地振動。二胡的兩根弦由千金使他們幾乎並在一起,但實際上由於琴馬的關係兩根弦之間還是有一定的間距的,尤其是越到高把位琴弦間的間距就越來越寬,由於兩根琴弦間存在一定的間距,所以為了使得手指在按弦時指尖與內、外弦的接觸點保持一致,在手指按內、外弦時持琴的姿勢就必須作適當的調整。在上把位按外弦持琴時,左手虎口底部稍稍離開琴杆,食指指根關節裏側處輕輕靠在琴杆外側上,大拇指的第一關節與第二關節裏側處輕輕靠在琴杆內側上,這樣的持琴能保證按弦的手指的指尖肚偏上部分與外弦輕輕地接觸。在上把位按內弦持琴時,左手虎口底部應與琴杆微微接觸,食指指根關節裏側處仍輕輕靠在琴杆外側上,大拇指的第一關節與第二關節裏側處也輕輕靠在琴杆內側上,這樣就能保證按弦的手指的指尖肚偏上部分與內弦輕輕地接觸。

在二胡演奏中,演奏者如能做到上面所要求的那樣來按弦,並保持左手臂、手腕、手和手指的放鬆,保持手指尖觸弦的正確、靈敏和富有彈性,在二胡上演奏出優美動聽的聲音也就不會十分困難了。

四、自然放鬆怎樣強調也不過分

匈牙利女小提琴教育家卡托‧哈瓦斯(KatoHavas)在《小提琴演奏的新途徑》一書中指出:「事實一再向我們證明,好聽的聲音是和個性、才能沒有關係的,它不是多年來艱苦練習的結果,只不過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正確的壓力用於正確的地方而已。」所以要在二胡上演奏出優美的聲音,必須要有一種正確的運弓方法和按弦方法,在必要的時刻將正確的壓力用於正確的地方,當然這種壓力應該是一種柔和的、有彈性的、活的壓力,任何僵硬的、沒有彈性的、死的壓力都會使琴弦發生錯誤的、不規則的振動,很難發出好聽的聲音。不光是運弓時使用了不正確的壓力會毀壞二胡的發音,就是左手手指在按弦時同樣也存在著一個怎樣正確地用力的問題。卡托‧哈瓦斯(KatoHavas)在《小提琴演奏的新途徑》一書中指出:「錯誤的運弓可以毀壞世界上最好的左手技術。」「正是在我們的手指尖和琴弦接觸的時候,有關音質的生死攸關的問題就產生了。」從這裏我們可以知道在二胡演奏中左、右手的自然、放鬆怎樣強調也不會過分。美國著名小提琴家埃裏克‧弗裏德曼(ErickFriedman)在談到亞沙‧海菲茲(JaschaHeifetz)演奏小提琴的情況時說「他的手放鬆得象一個芭蕾舞演員在空中飛。我一直感到如果我站得離他太近,呼吸太重的話,我真能把他的琴和弓從他手中吹掉。」可見演奏樂器時需要多麼的放鬆。

來源:拙風文化網

巧用重力是獲得二胡運弓放鬆的關鍵

文:程東明

在二胡運弓教學中,人們一向重視放鬆的原則。如果學生演奏得不清楚或者音色不美,老師都是啟發學生要放鬆,不要太緊張。可是在二胡練習實踐中,對於「放鬆」一詞,有的學生卻難以領會,更難做到。這主要是對放鬆的要領把握不住。有人認為,放鬆是對緊張而言,消除緊張,也就達到了放鬆。但如何消除緊張,達到既放鬆又有力的目的,是有其一定的道理值得探討的。

我認為,手臂放鬆與否主要在於演奏者是否掌握了正確的運弓用力的方法。通常,二胡老師在教初學者運弓施力時,強調右手指的壓、托、頂、勾的方法等,掌握這些基本的運弓方法當然是很重要的,但僅此為止是不夠的,這只是在運弓時的手指操作方法。正確的運弓用力,除了正確的演奏姿勢、操弓手式以及運弓的「平、直、勻」等要領外,其關鍵還在於巧用重力。

什麼是重力?即指地心對的吸引力,或叫做物體自身的重量力,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著名鋼琴教育家周廣仁教授非常強調利用手臂自重力彈奏鋼琴。美國著名女小提琴家卡洛爾.格蘭談到如何在弓上使用壓力加大音量時說:「我們應當在弓上使用重量,而不要使右手緊張。重量從肩部到上臂落到手腕上,手腕象一個有力的彈簧,首先隨住這個重量,然後再通過手腕把它重新分配給手和手指。」我們演奏二胡,同樣要學會這個方法施力運弓,即巧用右手臂及弓子的自重力通過手指、弓子壓弦,使手臂的肌力主要用在推拉運弓上和弓子的力度控制上,從而使右手臂從肩到指各部分肌肉、關節鬆弛靈活,動作敏捷、省力,使琴聲音質飽滿,音色優美。這是二胡教學過程中必須著重講解的課題之一。

運弓時,弓毛擦動琴弦的力是由兩種力組成的,一是弓毛對琴弦的壓力,稱為靜力。二是將弓子左扒右拉所用的力,稱為動力。這裏我們先來探討弓毛壓弦的重力表現。

一、琴弓自然重力的表現及運用

我們試將弓毛落在外弦上,弓杆自然附落於琴微的外側,這時弓毛對外弦自然產生壓力,這個壓力便是琴弓的重力作用。若從右手食、中指輕輕夾住弓根螺帽推拉運弓,弓毛擦動外弦,使二胡發出纖細的音響,如正常握弓,手臂對弓不加壓力左右運弓時,同樣能奏出上述音響。若拉內弦,只不過用手指將弓毛微微勾壓,並將弓杆抬離琴筒,使弓毛壓向內弦,同樣能顯示出琴弓的自然重力之壓弦作用。

單純利用琴弓的自然重力壓弦演奏,一般用在演奏音色的慢弓起奏處,或有換弓換弦時,為避免重音擦弦的情況下彩,甚至為完全避免音頭(重擦弦起奏音)出現,在以弓根起奏的一瞬間,還需有手指的肌力將琴弓微微上提,以抵消弓子的部分重力,達到平滑起奏的效果。如著名二胡演奏家閔惠芬在演奏<病中吟>第一樂段時,幾乎每起奏一個拉弓均是如此處理的,在推弓起奏時不必將弓子提,因為推弓一般是從左半弓開始,擦弦點愈靠近弓尖,弓子的力表現愈弱,擦弦點愈靠近弓根,弓子的重力表現愈強,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弓尖易飄,弓根易噪」的原因。這與弓子的位置和運弓時的槓杆作用是有關的。在一般情況下,為了發揮弓子的重力作用,手指握弓不可過緊,以免抵消弓子的自身重力。

在演奏慢速較弱的樂段或全曲結束音時,利用琴弓重力壓弦成份較大,還有就是演奏跳弓、拋弓時,也是利用弓子的重力,使馬尾與琴弦的互相反彈,加之手臂肌力靈活操弓而進行的一項技巧。

二、手臂的自然重力表現及運用

演奏二胡右手自重力發揮是通過右手指、弓子和琴弦(擦弦點)形成的槓杆作用表現出來的。拉外弦時,右手食指的第一節(根節)托住弓杆(此處為力的支點);姆指指肚下壓弓杆形成力點,使掛落在外弦上的弓毛對外弦加大了壓力,此處為阻力點,拉內弦時,以右手食指第一節和姆指指肚形成夾角頂住魚尾支點,以中指和無名指勾壓弓毛的力,這種壓弦的力通常應來自兩方面,一是來自手臂有關肌肉收縮力,二是來自手臂本身重量的下沉力,即手臂自然重力。初學二胡的人運弓壓弦用力方法不正確,往往不會巧用手臂對弓的自然重力,而多用了肌力。由於握得過緊,手指的大部分肌力用在抵消弓子的自重力上,另一部分雖用於壓弦,但由於肌肉緊張,其力度難以控制,致使用力不勻、不實,音色不美,同時手臂肌肉容易疲勞酸痛。

如何將手臂的自然重力轉化為弓毛對琴弦的壓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學會手臂下沉。讓我們先來體會一下手臂下沉的感覺。第一步,坐正,將右手放在右大腿上,放鬆肩肘腕三關節,這時大小臂及手的重量均應下沉於大腿上,臂膀應有下沉感,大腿應有承受壓力感。第二步,以右手指的壓、托、頂、勾的方式握弓,放鬆肩、肘、腕,使手臂的自重力下沉於指,以手指及弓弦形成的槓杆形式將弓支撐平。這樣,手臂的自重力自然轉換為弓毛對琴弦的壓力,這時的臂膀仍應有下沉感。第三步,保持這種重力壓弦狀態,將弓推拉產生音響,這便是利用臂膀的重力壓弦運弓。運弓時,注意保持腕、肘、肩等部位的鬆弛狀態和臂膀的下沉感覺。

三、重力和肌力的配合使用

當我們比較熟練地掌握施力運弓技巧後,自然會感到只用重力運弓還不行的,肌力的作用是一秒也不可停止的。在實際演奏中,由於音樂表現的需要,音樂的力度的變化要求多種運弓技巧必須混合使用。重力與肌力始終是相互配合運用的,其中的複雜變化難以言喻。大體說來,當奏強音時,即需適當減弱臂膀的下沉感。當你仔細體會時,將會感到運弓力度愈大,臂膀愈感到輕鬆,運弓力度愈小,臂膀愈感到吃力,因為當力度小時,手臂須以肌力克服手臂及弓子的部分自重力,甚至將弓上提,使弓毛對弦的壓力減輕。當力度加大時,也就是臂的下沉重力增強,這時臂膀倚仗著弓子、手指的槓杆作用得以支撐,反而得到相對休息,只是手指須以其肌力抵壓弓子。再說,重源于自然之力,它的運用無損於身體。肌力則是人的肢體之力,它的運用須耗費一定肌體能量的。因此會巧用重力的人。雖然練琴時間較長不感到勞累。反而愈輕鬆自如。不會使用重力的,即使練琴時間不長,也會感到臂膀酸痛,甚至愈練愈緊張。所以,能用重力處,決不以肌力代替,這就是俗話說的「用巧勁」。

此外,肌力和重力或間隔使用還表現有推拉運弓的橫向用力上,運慢弓時體現得尤為明顯,拉弓時,基本上以肌力將大小臂向左展開,帶動手、弓向右運行;推弓時,則主要利用臂膀自身重力使上臂逐漸下垂,向腋下回收,帶動小臂手弓向左推進;當弓推至弓根部位時,正應該是大臂完全垂下的狀態。若大臂架著,沒有垂下,說明其推弓仍用的是肌力。運快弓時,其拉橫向用力著重表現在使用小臂肌力將手左右甩動,以帶動弓子作快速運行,但這時肩、腕關節應放鬆,使大小臂仍有一定程度的下沉感。

仔細觀察聆聽當代有成就的二胡演奏家們的演奏,音質豐滿、結實,音色明亮、柔美,表現出深厚的功底。都因他們能熟練地掌握重力運弓技巧所致,且又能根據樂曲感情表達的需要,在動用長弓、短弓、慢弓、快弓、強弓、弱弓以及斷、頓、連、分、抖、跳、拋、甩、飛等弓法技巧時,將手臂、弓的自然重力和肌力巧妙而靈活地結合使用,使其演奏藝術達到出神入化,感人至深的境地。

安徽省民族弓弦樂委員會理事程東明教授
來源:拙風文化網

2010年9月1日

偲芳歌